《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九辑》特别专题:许烺光与华侨华人研究

作者:时间:2022-06-21点击数: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少数能够传承几千年的文明之一。文化的传承依靠人作为载体,从世界史来看,传承中华文明数千年的主体是中华民族,而在海外传承中华文明的是华人族群。华人族群数百年前为了生存开始从中国沿海地区移居到与中国邻近的国家,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能见得到这个族群的身影。从民族国家理论来看,一个民族应该形成共同的语言与文化,但华人族群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共同的语言,移居海外的华人甚至使用不同的方言。那么,经历过数百年,这些移居在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后代,认为自己是“华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还能不能找到居住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共同特点,即所谓的华人性(Chineseness)?心理学的“认同”被引进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后,许多学者指出华人具有“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祖籍地认同”等特点,但这个答案只是说明华人的心理与中国相关联的事务具有同一性,并不能让人满意。美国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Francis L.K.Hsu)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个假说,认为华人性是“连续性”“包容性”“权威性”“非性欲性”。这是“许氏优势亲属关系假说”(以下简称“许氏假说”)提出的华人属性。这个假说提出后,在国际人类学界引起了轰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就这个假说进行了专门的讨论,世界各国知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如美国的帕森斯、日本的祖父江孝男等都卷入了这个假说的探讨,许多学者还以各自国家的华人族群案例进行了假说的验证。最后,国际学术界对许氏假说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对全世界不同民族的亲属关系进行验证的《亲属与文化:许氏优势亲属关系假说的研讨会成果》(Kinship and Culture:Results of a Symposium on Hsu’s Dominant Dyad Hypothesis,1971),另一本是对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华人族群进行验证的《世界各国的华人族群》(The Overseas Chinese:Ethnicity in National Context,1998)。从这两本书来看,许氏假说以亲属体系形成差异解释各种文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着争议,但解释华人族群的特性获得了共识。因此,本集刊特别策划“许烺光与华侨华人研究”专题,挑选一系列与此相关的论文进行翻译介绍。


第一篇文章《优势亲属关系对亲属及非亲属行为之影响:一个假说》是许烺光在美国权威刊物提出许氏假说的正式论文,从这篇论文可以了解许氏假说的基本内容。文末还附上安德鲁·斯特拉森(Andrew Strathern)和玛丽琳·斯特拉森(Malilyn Strathern)的评论,即《优势亲属关系和优势观念的评论》。这是当时尚属年轻的两位学者对许氏假说的质疑。许烺光特意写了《亲属结构研究和心理人类学之间的联结》进行了回应。

第二篇文章《世界各国的华人族群研究导论》是享德里克·塞里和许烺光为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类学者以世界各地华人族群验证许氏假说所写的导论。1985年《家庭比较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曾做过一个专刊《华人的家庭、亲属关系和族群认同》专门讨论许氏假说。这就是专刊的第一篇文章,从这篇文章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华人族群的概况。

第三篇《夏威夷华人:在美国文化中的角色》是许烺光1949年受维京基金会资助调查夏威夷华人的研究成果。当年华人族群占夏威夷全部人口的6%,移居夏威夷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华人与当地居民通婚,过美国式的生活。许烺光研究夏威夷华人与美国人的差异,并揭示华人成功适应当地生活的原因。

第四篇文章《给美国的汉语与中华文化教师的忠告》是1976年许烺光当选美国人类学会会长后,受邀跟华人社团分享经验的演讲稿。许烺光告诫从事汉语教学与传播中华文化的教师应该对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有自信,投入感情做好本职工作,华人积累的文化经验将有助于美国学生用来解决生活上遭遇的难题。

从这几篇文章的讨论中,读者将能了解许氏假说的发展脉络以及世界各地华人族群融入当地社会的生存情况,从而对中华文化本身有更深入的了解。编辑部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题策划推进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的进步。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共同主编游国龙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华侨大学厦门校区行政研发大楼7楼      7 Floor, Main Building, Xiamen Campus, Huaqiao University. No. 668 Jimei Avenue, Xiamen, Fujia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