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客座教授黄建淳教授

作者:陈琮渊时间:2019-10-21点击数:

  黄建淳教授,1956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福建泉州。幼承庭训,聪敏好学。启蒙于中国文化大学理学院地理学系,深切体认人地关系密切,生存发展与典章制度互为因果;不同时空所孕育的不同环境条件,形成不同的民族特性,因而缔造出各异的历史文化。1985年晋同校法学院民族与华侨研究所再造,师从程运、程光裕、丘正欧、李守孔及李恩涵等诸师,与新马学人颜清湟、崔贵强、杨进发、魏维贤等前辈先进订交,渐从人文地理转向历史社会的研究。期间,穷研苦思、矻矻孜孜,遍访南洋史迹,充分利用东南亚各地庞杂的定性史料和档案,开展新的学术领域,发表多篇华侨历史问题论文,著作《新加坡华侨会党对辛亥革命影响之研究》获新加坡南洋学会之嘉勉和出版。嗣拜入史学名家程光裕教授门下厚植造诣,田野调查之足迹遍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人城镇。1991年以〈晚清新马华侨对国家认同之研究以赈捐投资、封爵为例〉获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扎实的研究成果深受学界肯定,荣膺中华民国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丛书之首部专著。1992年,应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之邀,以访问学人的身份旅美研究一年,浸润于文化人类学与东南亚区域研究等跨学科领域,“从而理解华人在异邦拓殖求存的历程中,之与当地自然地理、人文社会、价值取向的互动关系与脉络,对海外华人社会文化之建构及其发展,得更深一层的认识”。在美期间,得与考古名家张光直教授研究室相邻,每为历来考古发掘青铜器、玉器的形制与纹饰,砌磋其历史演绎的因果与文化内涵的探索,往往废寝忘食而乐此不疲,从而对文物对应于史料相互勘考的研究方法体察至深,为日后教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黄师家学渊源,秉读书报国之志,学成后献身庠序,先后任教于台湾黎明技术学院及淡江大学,开设“东南亚史”、“东南亚华人史专题研究”、“东南亚在地史料与专题研究”、“中国艺术史”、“中国历史文物赏析”、“玉文化与生活价值”、“中国古玉辨伪与收藏”等课程,课堂讲述字句铿锵,遣词文雅,生动有力,搭配田野考察的档案相片及历史文物上手教学,活灵活现如历其境,可谓“上阐前人精微,下启后人津逮”。黄师与人互动亲切和煦,乐于提携后进,引领许多学生进入玉器考古美术、东南亚区域研究及海外华人研究领域。

黄师指导论文要求严谨细腻,不厌其烦地批改论文草稿,要求学生仔细思索架构对应相扣、文辞语意通畅;对史料考据、文物论证耳提面命,鼓励尝试运用社会科学诠释历史演绎,训练学生笔意流畅、笔锋常带感情,关注弱势并反思历史的假设分析,得以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在业师的悉心指导下,门下已培育多位专研东南亚华人及玉器考古领域的博硕士专家,享有明师出高徒之美誉。


拜读黄师诸文大作之余,对业师之治学处世亦应略抒梗概。其文章无论长短,总气势雄浑且对仗匀称,说理明白兼具音韵之美,更尝以宋儒金句“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使诵其说者,如出乎其时,求其指者,如即乎其人。”为治史座右铭,融贯社会学、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于史学研究,以南洋华社为主轴,研究范畴纵伸马来西亚、新加坡,横跨砂拉越、文莱、沙巴、西加里曼丹,开展出海外华人史研究的新典范。1990年代,业师不舛人地生疏,只身探访砂拉越,与当地学人论学请教,构思研究蓝本,钻研在地史料,为台湾学界开拓东马华人社会史处女地的先驱,尤为可贵。1997年,业师获国科会奖助赴砂拉越长居一年进行移地研究,嗣后撰成厚达千余页的教授升等代表作《砂拉越华人史研究》。2001年,该书荣获第三十六届中山学术著作奖,经专家评审推崇为“以历史为主轴,结合地理、政治、社会各方面之演变,为系统之叙述,成一完整之砂拉越华人历史的学术专著。所搜资料丰富,且多原始文件,同时亦采用口述访问及田野调查史料,同性质之研究无出其右者。”同年荣获校长颁授“淡江之光”奖章,实至名归、师生称庆。

黄师为人谦和,处世儒雅,热心学术研究及教书育人,淡泊名衔利禄,读史尚友古人,行止有节,不争于世,深受师友学生敬爱。升等教授后,积极投入中国历史文物研究,多次受邀至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澳门等学术文化单位进行专题演讲,使世人因而心领神会历史时空所升华的精神生活及文化内涵。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业师将家传典藏的珍宝,与学术研究相结合,除融合于教学教材外,并精心编辑出版《中华玉器特展图典》及历代玉器明信片数套,既推动艺术融合于学术的文创教学,更深化通古究今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文博史观的意境和情怀令人仰慕。

黄师著作等身,学术贡献卓著,先后出版学术著作七部,期刊及研讨会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本校、国科会奖励肯定,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时常应邀到海内外各地讲学访问,先后受委为中华民国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理事、华侨协会总会研究出版委员会委员、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学术咨询委员、新加坡南洋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文莱博物馆中国器物研究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组学术顾问、中国华侨大学客座教授等职。黄师心系本系学术发展,长年担任《淡江史学》主编,积极奉献心力,带领刊务的学术园地蒸蒸日上。在1995年代表本系与东马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建立学术交流关系、组织合办婆罗洲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中华玉器展、长期带领学生赴海外考察实习等,皆开风气之先,成为淡江大学历史学系推动国际化的优良传统之一。

黄师在淡江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退休后转任荣誉教授,三十载教学相长,时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自我惕励,育材无数,杏坛扬芬;在东南亚华人社会及中国玉器研究领域创见独到,成就斐然,深获学界肯定,信哉斯言。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华侨大学厦门校区行政研发大楼7楼      7 Floor, Main Building, Xiamen Campus, Huaqiao University. No. 668 Jimei Avenue, Xiamen, Fujian, China